以船作喻,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******
(近观中国)以船作喻,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
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(谢雁冰 黄钰钦)“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,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,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”“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,要穿越惊涛骇浪、驶向光明未来,必须同舟共济”……
在不同国际场合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以船作喻,揭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现实,呼吁各国携手应对挑战,合作开创未来。在观察家看来,这个形象的比喻也真切表达出中国的世界观。
今日之中国,不仅是中国之中国,而且是亚洲之中国、世界之中国。各国同在一艘船上,命运休戚与共,既表达出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,也折射出中国与外界的相处之道。
2013年,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,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,他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。2017年,日内瓦万国宫大会厅,习近平更详细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动因、愿景与实施路径。
如今,这一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,多次被写入双多边会议和联合国文件,中国更以诸多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。中老铁路全线通车,助力老挝实现由“陆锁国”向“陆联国”转变;中欧班列已铺画82条运行线路,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,逐步“连点成线”“织线成网”;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迈入“快车道”,一系列能源、交通项目持续为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发挥作用……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首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,从亚太到非洲,从欧洲到拉美,逐渐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。截至目前,已有149个国家、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
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罗建波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各国携手发展搭建了新平台,为各国增进互信架起了连心桥,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、和平赤字、发展赤字提供新动力,向全球明确传递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。
着眼当下,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,世界各国同乘“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”这个比喻,更具现实意义。当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,乌克兰局势牵动世界,国际社会期待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。习近平从命运与共的视角出发,接连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,为处在逆流险滩中的世界阐明航向,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与支持。
中国不仅是倡议的提出者,更是推进落实的行动派,知行合一的中国力量积极推动各国握紧合作共赢之手——
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时,中国疫苗跨越山海,防疫物资走出国门,诠释出在命运与共的视角下,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”;
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度面临“倒退”风险之时,中国连续举办进博会、服贸会、消博会,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;
当今世界并不太平,面对纷乱复杂的乌克兰危机,中国既积极劝和促谈,又面向长远提出构建均衡、有效、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,呼吁打开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的大门;
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安全的目的。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,从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,中国向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,展现出同各国命运与共的胸怀和担当。
穿越惊涛骇浪,需要共同力量。中国不仅发出“要做什么”的倡议,也向世界传递“不做什么”的鲜明主张:摒弃冷战思维、反对单边主义,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。
“霸权主义、集团政治、阵营对抗不会带来和平安全,只会导致战争冲突”“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‘带节奏’”“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、行单边主义之实”,在不同国际场合,习近平传递出的中国立场清晰明确,在一艘大船上必须同舟共济,“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”。
从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,到在全球性挑战面前持续推动多边国际合作,从提出“金砖+”合作模式、为金砖机制探索发展空间,到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扩员……作为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,中国更是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。以行践言,中国一直用行动诠释着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。
“不做什么”“要做什么”,习近平以明确的立场、清晰的表达阐明中国选择,也给出如何使这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行稳致远的中国答案。
“世界好,中国才能好;中国好,世界才更好”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国如何同世界携手一起向未来?回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,“天下一家”焰火在鸟巢上空升起的那一刻,中华文化中对于世界大同的美好祝愿尽显,这亦是这个东方大国世界观最直观的表达。(完)
香港女孩在浙江横店创业:事业爱情双丰收******
(新春走基层)香港女孩在浙江横店创业:事业爱情双丰收
中新网金华1月26日电(董易鑫)“我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六都是挨家挨户地拜年,我男朋友是本地人,家这边的亲戚特别多,特别热闹。”26日,1999年出生的香港女孩蔡雅汶告诉记者,前几天,自己和爱人楼佳明在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举行了订婚宴。
2008年,蔡雅汶和哥哥蔡志强随母亲来到浙江生活。“我的哥哥之前在香港的茶餐厅工作,后来随着妈妈在义乌做外贸生意。”蔡雅汶回忆,自己的初中、高中时光在浙江度过。
“当时做了几年外贸生意,我哥有自己开一家茶餐厅的想法。我嫂子是横店人,两个人结婚后,就在横店开了第一家港式茶餐厅。现在,我们在横店有5家门店,在义乌、杭州也设有分店。”蔡雅汶告诉中新网记者。
位于浙江中部的横店,构建了完整的影视产业生态链,累计接待剧组超3800个,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之一。
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,为内地和香港电影行业进一步交流提供了现实基础。2003年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的签署,为香港电影获得了打入内地市场的“新引擎”,大批香港影人顺势“北上”探寻发展之路。
横店便是大批香港影人的目的地之一。2005年,香港导演李国立担任制作人,香港导演吴锦源、梁胜权、麦贯之等人执导的古装仙侠剧《仙剑奇侠传》在内地引起轰动,成为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。该作品曾在横店取景。
“我是香港人,公司在北京,妻子、孩子常驻上海,我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横店的剧组。和我一样在横店的香港导演、演员有很多。这么多年,大家也在这里创作过很多精品作品。”《为有暗香来》剧组监制马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在横店的香港影人是蔡雅汶店里的常客。“我们刚来横店开店的时候,这边的港式餐厅并不多。有一次我听到店里有食客用粤语交流,便用粤语回应了下,聊了几句后发现他是香港导演。”蔡雅汶说,后来,这位导演只要在横店拍戏,几乎天天来用餐。
一传十,十传百。蔡雅汶的港式餐厅被越来越多在横店忙碌的香港影人熟知,订单也纷至沓来,常常会接到来自剧组的近百杯冰柠茶订单。为了满足更多客人的饮食习惯,餐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。
蔡雅汶和爱人楼佳明也因餐厅结缘。“他经常来店里吃饭,总吃那几样餐点。有时候他来店里不用开口,我就知道他要点什么,一来二去就熟悉了。后来,我们还在旅行途中偶遇过,觉得很有缘分,他也很照顾我和我的家人,便决定在一起了。”蔡雅汶分享起自己的爱情故事眼带笑意、有些腼腆。
“今年横店的游客很多,也有好几个筹备剧组找我们预订餐食,店里特别特别忙。大年初三我们就开门营业了,我妈妈几乎每天都喊我赶紧回店里帮忙。”蔡雅汶说,未来,店里会继续丰富港味餐品,她和爱人计划今年中旬领结婚证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乐发lv地图 |